close

頁 1 總共 2

2004年生態工作假期生態工作
Resource—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 夏道緣
Photo provider—台灣環境資訊協會
Photographer—王培麟
 
台灣有一群人正默默地為生態付出努力,
細心呵護這片曾令外國人驚豔的福爾摩沙……
請用一顆珍愛的心,一同參與生態工作,
你將能體現有別於一般旅遊的深刻記憶與感動。怎麼進去,就怎麼出來」,LNT強調的是如何進行不造成環境負擔的生態旅遊。在近年宣導下,台灣登山客已減少對山林的破壞,開始注重生態保育的概念;但在郊區、鄰近社區型步道等其他旅遊環境,卻仍未受到正視,以至於整體保育概念與生活未能普遍提升。
  
近幾年,台灣一方面進行LNT推展計畫,提出實務性的相關保育守則;另一方面則有團體積極推廣「生態工作假期」的理念,以另一種環境保護形式,強化民眾對生態保育概念的認知。
   
旅遊態度的轉換
  
「工作假期」的概念起源於1920年,在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,當時許多歐洲的農場遭到嚴重破壞,法國、德國的青年便組成工作營隊前往修復重建農場,從此興起工作假期的風潮;其中又以英國最具組織性。當時有一「英國國民信託組織」最為活躍,舉辦一系列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工作假期營隊;直至1980年開始,工作假期的概念開始與環境保護工作結合,更用環境信託的方式保存資源。
 
目前全世界包括法國、美國、澳洲、日本等80幾個國家,舉辦各種工作假期的活動供民眾參與,而台灣在導入生態工作假期的概念後,已有許多團體舉辦過數次營隊活動。其中,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」是台灣推廣生態工作假期的重要單位,其副秘書長夏道緣表示,工作假期是一種結合度假、玩樂與環境保護的最佳方式。
國際志工2005年生態工作假期
左上圖:2004年的生態工作假期,遠至台東利嘉林道進行生態池整治,是親近自然的第一步。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提供)
右上圖:生態工作假期是希望能讓民眾透過不同的工作主題,認識環境,產生感情。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提供)
左下圖:生態工作假期經常吸引國際志工參與。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提供)
右下圖:2005年生態工作假期到陽明山進行種源保存,將人工池打造得更貼近大自然。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提供)

頁 2 總共 2

所謂的生態工作假期,是讓民眾能融入當地自然與人文環境,除可以一面度假、體驗大自然的奧妙外,還能從種樹、淨山、復育等勞動工作中,學習如何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,進而真正接觸土地,從互動中增加對環境的認知與產生情感。 新型態環境保護 以國外為例,許多國家都透過生態工作假期的活動,讓民眾體認環境保育的重要性。曾遠赴多國取經的夏道緣表示,日本目前有將近50個信託組織,積極從事自然及古蹟資產的保存運動,也常舉辦天數較短的工作假期營隊,以符合日本人休假的特性;更會選在鄉村舉辦營隊,讓都市人回到鄉野,幫忙砍竹子、除草、復育森林等生態工作。又如蘇格蘭的生態工作假期營隊,特性是時間較長、人數較少,並有較多他國的參與者一同體驗當地生活,藉以透過不同文化的刺激,讓人對環境保育有所省思。  夏道緣現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,曾獲青輔會頒發的國家青年工作參與獎。
夏道緣強調,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一直致力於倡導環境資訊與環境教育,2000年成立之初,即以推出環境信託概念為目的;直到2004年真正成形,並廣為舉辦活動,以落實推動環境信託的理想,且於同年推出首次生態工作假期活動,號召來自日本、韓國、美國、德國與台灣的志工,建置2座「利嘉林道拜耳生態池」,以提升山區住戶廢水處理能力,協助保護當地生態多樣性。2005年還至陽明山的雍來廢礦場,保育種源;2006年到花蓮南華社區,重整修復歷史煙樓;2007年預計選擇七股,進行海岸護沙工作。 生態工作假期是一種新的度假方式,讓假期不只是玩樂享受而已,不論任何人都還能藉由不同的勞動工作,被賦予真正親近土地的權利,體驗自然與人文的資源,為自己的土地,盡一份心力。
左上圖:儘管雙手再黑、身體再累,但能認真體驗大自然,其實是一種享受。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提供)右上圖:生態工作假期是教人正視環保的方法之一。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提供)中圖:夏道緣下圖:地球只有一個,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育環境。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提供)
<< 前一頁 - 下一頁 >>

http://snnp.cpami.gov.tw/CPA/ict_mobile_web/html/p...

arrow
arrow

    Sharlin's 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